7月9日-10日,2022生物化工助力“双碳”目标高峰论坛暨第一届中国西部合成生物制造国际前沿研讨会在渝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郑裕国等来自二十多个国家、400多名专家和业界代表线上线下参会,围绕生物化工和合成生物学领域颠覆性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展开深入探讨。
本次活动以“合成生物制造,引领低碳经济”为主题,由重庆市科技局和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指导,重庆大学和沙坪坝区政府主办,旨在搭建多元化、高水平、高参与度的政产学研交流平台,为重庆市和重庆大学建设合成生物学中心、人类碳达峰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共同推动我国合成生物产业发展。
“生物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明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伍振毅表示,生物化工产业主要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重要领域,其产值一直保持在2万亿元以上。
合成生物技术是生物化工产业链的底层核心技术来源之一,在“双碳”背景下,近年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伍振毅表示,立足于绿色低碳,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涵盖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生物质能源,替代传统化工工艺的生物合成新技术,以及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展高性能新型生物材料等众多领域。当然,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比如生物化工产品的规模效益问题等,希望科学界、产业界积极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协同攻关,促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生物化工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浙江省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郑裕国作了题为《医药生物制造》的报告,介绍了生物制造技术在医药产品低碳循环、绿色清洁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国内外医药生物制造的技术现状与最新进展,阐述了多种重要疾病治疗药物合成中生物制造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应用,并对在国家大健康产业战略布局下,医药生物制造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在他看来,全球医药制造产业发展有五大趋势:一是对更高生产效率和更大生产力的需求;二是绿色化技术革新使市场竞争更激烈;三是下游工程技术仍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四是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长;五是中国和印度的市场逐渐成熟,国际市场还在不断增长。“医药生物制造将变革医药生产路线与生产工艺,解决传统制造瓶颈,推动医药产业高水平可持续发展。”他表示。
本次大会的演讲内容涉及合成生物学和绿色生物制造两个模块,涵盖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生物过程工程、工业微生物育种、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合成生物材料、生物医药和生物分离工程八个方面。
刘会洲研究员描述了天然产物生物转化与绿色分离过程;陈国强教授提出了以嗜盐微生物作为底盘细胞的“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邵增怡阐明了将非常规酵母改造为微生物工厂的原则;袁其朋教授讲述了合成生物学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发展进程;金明杰教授报告了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生产燃料乙醇及其他化学品的研究;阮银兰教授阐述了乙醇梭菌CO气体发酵过程拉曼实时在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