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5日 欢迎访问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慧建设教育工作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正文
“创新性思维是应对挑战的利器”
0
发布时间:2024-12-17 浏览数:96 新闻来源:

image.png



   步入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沈德章数控铣工技能大师工作室,记者看到一场实操教学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眼前一位身着工服,手把手带学生找正快动式精密平口钳精度的人便是沈德章。“要想干好,就得吃常人不能吃的苦。”他在学生耳旁念叨着。

  学有所长、术有专攻。扎根数控技术应用及教学一线30余载,沈德章始终秉持这一准则。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练”“国家级技能竞赛裁判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日前,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沈德章,了解他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如何助推行业技术攻关,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更多能工巧匠。

  鼓励学生到一线实践

  记者:您如何进入目前所在的工作领域?您所接受的职业教育对自身成长有哪些帮助?

  沈德章:在求学时期,我就深深被数控技术吸引。在系统学习了数控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操作技能与编程能力后,我进入数控技术应用及教学领域。

  探索数控技术,必须学习前沿设备操作技巧,掌握相关技术技能。可以说,与前沿设备及技术的每一次触碰,都让我对技术创新有了更多憧憬与热情。我深刻认识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唯有不断创新、进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记者:目前,您负责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主要专注哪些领域的技能创新?如何培养职业技能人才?

  沈德章:我们工作室主要专注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本土化数控加工制造,以及智能制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工作室现有中、高职各年级学生20余人,他们主要来自机械工程相关专业。

  我始终认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不能局限在课堂、教室,必须让他们到行业企业一线去接触真正的工艺和技术。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采用学徒制培养方式,强调“做中学”,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使学徒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和经验。

  同时,工作室还会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产环境,全程参与航空薄壁不锈钢筒体零件、新型航天铝硅材料零件的工艺开发与试制。

  此外,我们还会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国家、省、市级各类技能大赛,例如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

  记者:您所在的工作室取得了哪些成果?

  沈德章:目前,我们工作室已完成多项技术攻关,如航空薄壁不锈钢筒体零件的数控加工、新型航天铝硅材料的加工等。工作室成立至今,培养了100余名技艺精湛、创新能力强的数控技能人才,他们在全国、省、市级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得奖项,其中两人进入国家集训队参与集训。多人获得“四川工匠”“四川省技术能手”“成都工匠”“成都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协同攻克技术难题

  记者:工作室如何推动技术攻关或工艺升级?

  沈德章:我们主要通过打造精英团队、紧跟技术前沿、深化校企合作3个途径,助推行业技术攻关与工艺升级。

  工作室组建了包括行业专家、技术骨干与优秀教师在内的20余人的专业教师团队。团队成员间相互启发、共同探索,为工作室营造出浓厚的创新氛围。同时,我们还紧密追踪国内外数控技术的最新进展,及时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及先进设备,为技术突破与工艺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在工作中,我们与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攻克技术难题。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我们能更好把握当前行业中存在的技术瓶颈,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支持。

  记者:在推动工艺升级的过程中,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案例或故事?

  沈德章:记得有一次,我们需要完成航空薄壁不锈钢筒体零件的数控加工。该零件结构为圆筒状,长400毫米,壁厚仅4毫米,无精加工基准面。

  在加工过程中,我们发现该零件不仅硬度高,还极易变形,操作难度极大,大家都犯了难。后来经过多轮讨论、反复试错,我们设计出一套专用工装,并采用基准借用法,实现多轴联动加工,才彻底解决了该零件的数控加工难题。

  攻克某新型航天材料加工难题的经历也让我印象很深。这个材料特性较脆、易崩边,且加工过程中对刀具的损耗较大,产出零件易变形、合格率低。因此,在研究工艺制造方案时,我们需要将数控刀具的选用、切削参数的设定,以及编程工艺的设计等多个环节纳入测算和考量。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我相信,创新性思维是应对挑战的利器。带着这样的信念,我们决定先以另一个项目的腔体零件作为对象,开展新型材料加工实验。记得那时,我们为了积累足够的实验数据,常常在实验室工作到凌晨。最终在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材料加工平面度从原来的大于0.2毫米减少到小于0.08毫米,加工时间从原来的880分钟降至500分钟,效率提升43%,成功攻克了该类材料的加工难题。

  多方发力扭转观念

  记者:在您看来,应从哪些方面努力,逐步扭转和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沈德章:我认为首先应确保职业教育的资源投入,改善职业院校的教学设施,提升院校师资水平,并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和技能的等价认证,消除职业院校学生在就业中可能面临的学历门槛。同时,相关部门应搭建起职业院校与企业广泛沟通交流的平台,帮助职业院校毕业生获取更多实习、就业机会。

  此外,职业院校应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在课程中引入前沿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各院校还可探索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开展实习实训,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总之,逐步扭转并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还需多方共同努力,通过综合施策的方式,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让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服务国家经济发展。

  记者: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应如何发挥引领作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更多能工巧匠?

  沈德章:在我看来,工作室应重点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和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拥有适合自己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同时,定期举办技能竞赛和展示活动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竞赛与展示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吸引更多社会关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另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十分关键。工作室应聚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道德品质以及创新精神与职业素养,这些将为他们成长为全面发展的能工巧匠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负责人,我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创新的精神,努力发挥工作室的引领作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更多能工巧匠。


©版权所有: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慧建设教育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c) ccenb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8691号-3